2025年08月21日
微信

悦影评 | 观电影《长安的荔枝》:苔藓也有胜过牡丹的傲骨

作者: 李道南 | 来源:基督时报 | 2025年08月19日 14:05 |
播放

法拉第出生于一个铁匠家庭,父亲体弱多病,他的童年勉强温饱。这样的家庭甚至无法承担他的教育,因此法拉第这位电学巨匠只读了两年小学,连个正规的小学毕业证都没有。但是他勤奋好学,在做报童的时候学习识字,后来又到一家图书装订作坊打工。也许这样的打工仔,注定没有什么出息。但是人与人的不同,不在于他的出身,而在于他有没有为改变自己、实现梦想而努力。装订图书,自然最不缺乏的就是图书。因此面对这些图书,他不是选择视而不见,而是认真阅读学习。这里既是他工作的地方,也是他学习的地方。正是因为他的学习和努力,他受到时任英国皇家科学院院长戴维的赏识,从而步入科学殿堂。

在他这里没有宿命,唯有的是实现自己人生的灿烂。正如电影《长安的荔枝》主人公李善德,他没有背景,就是个出身卑微的理科男。他凭着自己小镇做题家的努力来到京城,成为一个地道的京漂。在他这样的单位,以他这样一个明算科及第的身份,一辈子难有出头之日。又加上他向来严谨、较真的工作态度,让他在单位也不讨喜。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卑微牛马,也有自我生命的辉煌。

本以为就这样卑微地度过余生,但他却突然迎来了一个泼天富贵,成为皇帝的特使;本以为从此之后可以飞黄腾达,成为人上人,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。这样的职位房贷也有了着落,回家也破天荒地“打了一次车”——租了一头驴。但他半路发现自己的特使任命,不是泼天富贵,而是索命绞索。我们常说,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常人身上就是一块大石头,何况落在李善德身上的不是一粒灰尘,而是一块足以将他乃至九族毁灭一万次的陨石。

面对这样的必死格局,是束手就擒等待死亡,成就那些做局者的计划,还是奋力一搏,诚如他所说“要死也要知道死在哪里”。

最终,李善德选择了后者。

他无力改变权力格局,无力挪走那即将砸到自己身上的陨石。他接下了这个索命的任务。既然不论做与不做,都意味着死,那么等死与努力之后再死有着质的区别。前者意味着自杀,意味着向权力所有者的妥协,这是一种懦弱,一种宿命的悲观与绝望;后者则意味着自己有着普罗米修斯的勇气,也有着崇高的悲剧精神,这是一种不认输的精神。尽管无法改变命运,但却可以无视那被安排的命运。

耶稣说毁灭肉体的并不可怕,只有那杀死灵魂的才要敬畏。李善德的选择是他对权力的蔑视,他要用自己的行动,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生命的灿烂。谁说地位卑下者就要做牛马,就要放弃自己的命运,成为一台机器。“死也要知道自己死在哪里”,李善德那种理工男的倔强和认真,让他的行动有了让人敬仰的悲壮。

李善德的行动,不是一种自我挽救的行为。他不是怕死,才去努力,因为他知道无论怎样努力都是死。既然死定了,那就看看自己死在哪里。他的行动是活出自我的行动。但是他的行动不是仅仅完成任务,然后飞黄腾达,就如胡商苏谅压在他身上的赌注一般。卑微者并不会因为你的努力,而改变你在权力格局中的地位,也不会让你进入权力者的行列。但是李善德并没有成为权力游戏的棋子,而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,将为了满足权力者的些微想法而枉死众多平民生命、离散家庭的恶果揭露。你满足的一个小小愿望,成千上万普通百姓赴汤蹈火。李善德的举动让当权者害怕,面对李善德的不屈,当权者也会瑟瑟发抖。因此,在这场荔枝的权力斗争中,尽管李善德只是一个双方斗争的棋子,但是他自身却认同于自己的平民角色。在一开始,他就展现了自己的主动、自由和良知!

李善德的故事,并不是告诉我们一个背锅侠的悲惨命运,而是一个卑微者的崇高悲剧。一个努力与命运抗争,又保持着自由的打工仔的故事。

袁枚在《苔》这首诗中说:“阳光不到处,青春恰自来,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。”青苔虽然生活在阴暗角落,一生也难见到阳光,但是那又怎样呢?青苔就这样认命了吗?它没有!尽管自己微小,但它同样有自己的青春,有自己灿烂的花朵,有不输于牡丹的傲气。这些不是外表和出身给的,而是灵魂中具备的。

耶稣说:“何必为衣裳忧虑呢?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;它也不劳苦,也不纺线。然而我告诉你们,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,他所穿戴的,还不如这花一朵呢!你们这小信的人哪!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,明天就丢在炉里,上帝还给它这样的妆饰,何况你们呢!”野地的百合花,虽然身处旷野,没有欣赏它的人,没有高贵的花瓶,没有人的赞美,但是它的自由开放,却胜过极盛时期的所罗门。野地的草,不知道哪一天就被丢进炉膛里烧火了,它们同样也有自己怒放的生命。

我们此刻也许正处于卑微之中,也许正处于小人物中,但是我们的灵魂并不渺小,只要我们自己不轻看自己,只要我们自己不出卖灵魂,只要我们不放弃自由,我们就是高贵的,我们的生命就是灿烂的,我们就胜过那些身份高贵却失去灵魂的人。


立场声明
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
版权声明
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 (021-6224 3972) ‬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